中国青年网武汉8月12日电(通讯员张俊 杨莉)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淳朴热情的家长,善良可爱的孩子……这是武汉轻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爱心支教团队初见信阳市长台关乡的印象。
为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素质教育,创新大学生支教活动模式,7月10日,在信阳市格林斯学校,由8名数计学院优秀学生干部组成爱心团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为延伸和拓展支教活动课堂,在开展课业辅导的同时,爱心团队还特意开设了安全、感恩、国防、党史、少儿编程等主题教育。
支教之旅,并不是一条坦途
盛夏七月,天气炎热。爱心团队历经4个小时的车程,辗转抵达信阳格林斯学校。谈到初来乍到的不适应,许菲彤说:“乡村田间蚊虫特别的多。自来水是混浊的,还掺杂着黑色的杂质。”
“在前往信阳的前一天,官校长告知我们,23名留守儿童也返回了家中。这打乱了原先的计划和安排,团队讨论后决定,走进村里,走到街上对支教活动宣讲,组织学生家长报名。”余笛有条不紊地与成员沟通每个重难点,带领大家一次次的开会讨论,逐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余笛对大家说:“我们都知道支教之旅不是一条坦途,并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一定会倾尽全力。”
7月10号下午,团队成员从格林斯学校出发,在格林斯学校校长官道辉的带领下,来到了附近的村落。“学生家庭住址不集中,与家长语言沟通不畅,为我们的走访宣讲增加了难度,一下午的时间只走访了几家。但是最让我欣慰的是,走访过程中,孩子们很热情地为我们带路,把我们带到其他学生家中。”赵俊怡说。
7月11日上午,爱心团队早早地来到格林斯学校,却发现校门口已经站满了学生和家长。
用青春浇灌希望之花
“我想带爷爷奶奶去天安门。”
“长大以后,我想成为一个边防战士,保卫我们的祖国。”
支教的第一天,就有52名学生报到,其中年纪最小的还在读幼儿园大班,最大的已经在准备明年的中考。
为了达到良好的支教效果,团队成员在备课上花足了功夫。“在接到主讲安全教育的安排后,我开始认真思索,面对小学生要讲哪些方面的安全,要怎样才能吸引到他们。我决定用团队成员合作演出的情景剧将‘安全’引入课堂,通过讲述发生在实际生活里的溺水、拐卖、火灾、地震等安全事故,分析学生们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后,带着他们一起做遇灾演练,掌握正确的逃生技能。 ”午晨旭将这种办法带到了课堂,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认为这样的安全教育既新鲜又有趣。
图为褚思维给格林斯学校学生们上国防教育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雨婷 摄
图为午晨旭给格林斯学校学生们讲解防震避震小知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笛 摄
在感恩教育课后,孩子们回到家中会主动打扫卫生、洗碗、会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说辛苦了,看到孩子们慢慢地变得懂事,变得感恩,团队成员脸上有藏不住满足和自豪。
图为感恩教育课上一名留守学生给家人写的告白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雨婷 摄
对于那些内向的孩子,团队成员也会耐心开导。诗朗诵排练里,有一个女孩子觉得自己普通话不标准,始终放不开,不愿意大声地读出来,团队成员劝了一会也没有什么成效,就直接读起她的词,并示范该如何朗诵,帮助她读准每一个字、每一个音。渐渐地,孩子终于开口,尝试着去朗读。尽管演出时还是有一点点口音,但她脸上露出的笑容,享受在台上表演的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由原来的腼腆内向变得开朗活泼,团队成员心里都是暖暖的,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等哥哥姐姐们回来
“姐姐答应你,明年哥哥姐姐们还会来!”
胡雨婷分享了与孩子间的温馨故事:“当我跟她说,明天我们就要结束支教,返回武汉的时候,六岁的她,将语文课本和昨天做游戏赢得的记号笔递给了我,让我在书本的第一页写下联系方式。”
七天的支教活动很快就结束了,8名团队成员站在校门口挥手道别孩子们的同时,许下了“明年再见”的承诺。
支教结束后,余笛谈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太短,不足以给孩子们带去特别多的知识,但希望通过这次支教能带给他们一些温暖和爱心。”
图为支教最后一天爱心团队与格林斯学校学生们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