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星】软件工程1803班刘文瑞

发布时间:2021-11-06 13:40   浏览量:


   刘文瑞,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北孝感人,软件工程1803班学生,现任班级学习委员。在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省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省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三等奖、在2021年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二等奖。今年又获国家奖学金。

277DD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我在武汉轻工大学的三年,可谓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一路走来,回首往事,各种滋味,可谓无憾;或奔走于实验室,或埋头于图书馆,或拼搏于羽毛球场上,或繁忙于学院工作,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楚。但正是这些各式各样的体验,构成了我绚烂多姿的大学生活。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习总书记曾说过,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新生力量。三年来,我丝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学习上,我态度端正,在老师的悉心教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下,我取得了大一学年专业加权专业前十,大二学年加权专业第三,大三学年加权专业第四的好成绩。
      大一期间在辅导员吴老师的推荐下,我加入了学院副院长周康老师的科研团队,开始接触论文写作和专利写作。同时,我受到团队中优秀学长的影响,开始接触数学建模竞赛。在大一下学期,我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比赛期间准备了很多,但由于第一次参赛缺乏比赛经验,加上自己选的题目难度比较大,算法方面知识储备不够,团队缺乏配合,结果不尽人意,没有获奖。这个比赛对我产生了较大打击,我开始怀疑自己并且产生放弃下一次比赛的想法,但自己内心却很不甘心,那份对数学的热爱让我不肯轻易放弃,加上辅导员吴老师一直很支持我,还有身边的其他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于是在大二末即将进入大三的时候,我开始认真准备第二次比赛。在第二次比赛中,通过前期论文素材和算法的积累,我认真学习实验室老师的课程,不断动手实操,不断地激励自己,我们对顺利完成了比赛,最终在华数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全国三等奖。

一枝独秀诚可贵,万紫千红才是春

我深知,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升自己,更在于积极奉献。在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中,我成功入选为志愿者,担任武汉五环体育馆乒乓球场地摄影处组长一职。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维护乒乓球场地处的秩序,协助记者入场以及为记者团提供帮助,同时作为组长给自己的队员合理地分配任务。我认真参加了前期的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熟悉场馆以及摄影处处长的单独培训,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培训之后开始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在志愿服务期间,虽然十月的天气很寒冷,我每天早上顶着严寒5点起床按时到达场馆,一直忙到夜晚10:30才返回学校,这样一直做了十几天。志愿服务中虽然身体感到疲惫,但自己的服务得到了记者们的好评,我感到一切的付出都很值得。尤其是在每次比赛结束后,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我感到了无比骄傲和自豪。在军运会结束后,我获得了军运会服务证书和校级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让自己不经感慨:“不经过一番彻骨寒冷的洗礼,怎能有梅花如此扑鼻的芳香”。大一大二期间我一直担任班长一职,带头做好班级建设的各项工作。大三时期,我担任学习委员积极带领大家学习专业知识,努力通过四级考试,班级四级通过率高达90%。大三下学期,考研的同学和就业的同学也开始积极学习和投递简历,班级形成一种良好的就业氛围。正是因为军运会志愿经历和大学三年的班委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努力的艰辛和可贵,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付出能让他人甚至是一个集体获得优异的成绩让我感到非常自豪。这才是:“独秀诚可贵,万紫千红才是春”的真正意义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明白,如果仅仅靠书本来学习提高自己是非常不够的,需要不断去钻研和实践。我经常去慕课网学习一些精品课程并且进行实际操作,例如:用电脑设计网页,制作一个简单的系统,编写一些简单的算法等等。正是这些实践的积累,使我对科研项目的理解更加清晰深刻。在论文写作的时候,起初我以为论文和一般写作一样,但是在写GA算法调度车辆路径问题这篇论文中我发现需要分工合作,更需要自己动手去搜索资料和编写相关程序进行计算。我们团队撰写的论文最难的是可行模块算法部分内容,在询问老师和查阅资料以后经过每一步的运算和检验,并反复迭代和模拟,最终得出了比较好的答案。因此,我深刻体会到书本只是理论,真正的项目还需自己亲自动手完成,可谓是绝知此事要躬行。大三寒假到来之际,数学建模老师通知我去选择性地参加今年的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此项比赛要求学生除了具备强硬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优秀的数学和英语基础,参加该类比赛的主力基本都是985、211类大学的学生,竞争非常激烈。一开始,我担心自己实力不够,但想到这次机会很宝贵,我最后下定决心去参加比赛。准备比赛的过程非常漫长,每天我都要去B站上学习美赛知识,包括参赛规则、参赛时间、参赛考察内容、参加题目类型、参赛提交材料类型、参加编程工具等等。这些东西对于我们第一次参赛的同学而言都是全新的知识,我基本每天都要学习6到8个小时,晚上再花3个小时去复盘总结。每一个星期都会进行一次模拟,我就这样一直坚持了40多天。寒假快结束时比赛开始了,比赛过程中除了上厕所和吃饭的时间,基本每天时间都是在写题目、编程、写数模论文,累了就稍微休息一下,然后就继续写题。我们团队一开始选了E题,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就卡在一个地方,想尽办法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导致我们前功尽弃而且浪费了大量时间。于是,团队成员开始争论,争论过后我们没有放弃,仍然继续选题,最后我们下定决心换成了F题。选完题目后,我们抓紧时间搜资料、查文献、用笔纸打草稿,写论文、修改论文,编代码、修改代码,优化代码,然后绘制数学模型图和工程图,每个步骤我们都很谨慎,由于刚开始选错题的失误让我们不得不抓紧时间继续写题。我记得当时自己压力很大,放弃了睡觉,一直坚持了三天三夜,直到最后一刻成功提交,我才松了口气。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获得了美国数学建模“国际赛”二等奖。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过往的成绩已随风而逝,而人生的扁舟才刚刚扬起风帆,这是我谨记心头的一句话。我梦想着启航的那一天,乘风破浪,直挂云帆,去追求我心目中的高山景行!

(审稿:宋靖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