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雨霏,男,共青团员,湖北仙桃人,网络工程1602班学生。罹患脑瘫后遗症,现肢体二级残疾。2020年6月,以政治66、英语43、业务科一128、业务科二99,总分336的成绩,被武汉轻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录取。
妈妈说:“长大了,就好了。”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和目标!真正改变命运的,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谢雨霏看似瘦弱,但骨子里却是一个坚强的男孩。
谢雨霏在小时候患上了脑瘫,并且有相应的后遗症,导致现在仍然处于肢体二级残疾。就是这样一个我们眼中的“弱势群体”,却在我校的2020年的研究生复试中被录取。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当然,在引起我们赞叹的同时,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酸楚和痛苦。
21前,一个孩子平凡而又特殊地降临在人世间。因为医院没有做好保暖措施,因而染上感冒并迅速演变成小儿肺炎,后经种种因素影响,而被上级医院判定为小儿脑瘫。懂这一行的人都知道,像这样的孩子非瘫即傻,但是,谢雨霏的家里人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这个孩子安静的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被他的父母带回了家。万幸的是,随着谢雨霏的成长,谢雨霏的智力并没有受到先天脑瘫的影响,父母们发现他的智力和其他同年龄的小朋友一样,这也使得父母们对他更加充满希望。虽然谢雨霏没有智力问题,但病症还是对孩子的运动神经造成了严重损坏,他的肢体协调不畅,有运动障碍。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可能很容易掌握的生活必备技能,而对于谢雨霏来说,可能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吃更多的苦头才能做到。
自他记事起,脑瘫及其后遗症就缠绕着他。他的童年是在康复疗养院中度过,因举止怪异,险些不能通过小学入学报名审查。当他第一天踏入小学时,他发现自己与其他人有明显的不同:别的小朋友可以端正坐好,可以正常交流,可自己似乎是个另类,没有人愿意和他玩。当他心中无比沮丧回到家中,问父母:“我为什么看起来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他的爸爸妈妈总是说:“长大了,就好了;长大了,你就正常了。”这句夹杂不忍和疼爱的话语,深深刻进这个六岁男孩的脑海,那一刻起,他开始无比强烈地渴望长大,他想要成为一个“正常人”。
在谢雨霏上小学的时候,由于肢体协调的不畅导致谢雨霏从小内向,在生活中时常遭受陌生人询问的目光,这种看似同情的眼神实则给一个小小的少年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除了内向外,谢雨霏的写字速度也因为肢体不协调而非常缓慢。在刚开始学习写字的时候,正常人5秒钟可以写出一个汉字,但谢雨霏却需要30秒甚至更长的时间,写出来的字也是歪歪扭扭的,很不整齐。虽然谢雨霏的身体有先天性的障碍,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用脑袋去进行思考,从小到大,特别是上了小学以后,谢雨霏的心境开始变得成熟稳重,在别的同学都在忙着玩游戏、看电视的时候,谢雨霏的脑子里只想着一件事,那就是学习,“既然身体我已经比不过别的人了,那么就要在别的地方强过他们”他在采访时说。慢慢的谢雨霏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行动的不便,但也造就了谢雨霏做事专注的性格特点,这对他以后的高考和考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大学、转专业,一个都没有落下
小时候,他看着家里为了给他治病,欠下了巨额的债务,经济条件一日不如一日。但是,每当父母看到他的成绩单和奖状时,他们脸上的忧愁就会烟消云散。从这时起,他仿佛明白:良好的学习成绩是让父母开心的好办法。因此,从小到大他一直好好学习,是班里的优等生,他努力拼搏只为让父母开心,只求证明自己。他的心中始终有这样一个信念:我一定能能够进入我理想的大学,也许上了大学一切就好了。苦心人、天不负,2016年他以超出本科线1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了我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进入大学,本以为可以开启崭新的生活,他却被老师告知:化学专业需要进行化学实验,鉴于他的身体状况,为了实验安全着想,他不能进行实验操作。这句话也就意味着他不可能完成化学专业的本科学习!此时,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努力学习,争取得到转专业的宝贵机会。为了转专业,他放弃了所有的业余娱乐生活,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即使周末也泡在图书馆,无数个深夜,踩着灯影斑驳的小径独自回寝。最终,在大二的时候,他如愿转入武汉轻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大二下学期,谢雨霏如愿转入计算机学院学习。可是,上天总是爱捉弄人,他还没有来得及庆祝,便得知父亲生意失败,失去了工作,可能无法承担他以后大学的经济开支。面对这一消息,恐慌、伤心、无助之后,他再一次振作了起来——就像曾经他无数次遇到困难那样,振作了起来!谢雨霏第一时间去招聘网站上寻找有无适合的兼职,苦苦寻觅半天,好不容易打来个电话,知道他肢体不便后,婉言相拒……所幸他姐姐为他支付了后期的学费与生活费。
在转入数计学院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是转专业过来的,不免又要重新结识一些人脉,而这对于本来就内向的谢雨霏来说,首先要克服身体上自己和别人的不对等,其次还要在学习上面努力跟上现在的课程,并且还要把大一落下的课程给补回来。在采访中,谢雨霏说了这样一段话:“把这条路走完得靠自己耕耘,但是如果没有数计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可能也圆不了我的研究生之梦”。在了解到谢雨霏的情况之后,辅导员张新娅老师积极联系谢雨霏,在申请国家助学金的时候,为谢雨霏提供了许多的帮助,这让谢雨霏心里十分感动。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谢雨霏也会积极与学院的老师进行探讨,尤其是对于刘昌华教授,让谢雨霏感触最深,“每当我遇到自己搞不定的知识点的时候,我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刘昌华教授,而刘昌华教授也会仔仔细细的跟我讲,直到我搞清楚我为止,对此我非常感谢刘昌华教授的对我学习上面的关注。”还有室友们对于谢雨霏的帮助,室友们并没有把谢雨霏当做一个异类来看待,在说话上面都会注意自己的言辞,大家都挺尊敬他,而谢雨霏也非常尊敬他们,在尊敬之下,他们也成为了好朋友,这也让谢雨霏从小就有的自卑感,得到了些许安慰。
考上研究生,成为“上岸者”
大三暑假,家人建议他考研,进一步深造自己。面对家人的期望,他陷入深深的思考与犹豫:能够完成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业,其中的艰辛与付出只有他自己知道,考研究生并顺利毕业,对于“正常人”可能都很困难,对于他更是谈何容易!但是,他不想让家人失望,他清晰地记得小时候,自己无比强烈地渴望长大;渴望证明自己;渴望通过优异的成绩化解父母脸上的愁容;渴望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现在不正是一个证明自己的好机会吗?
经反复辗转,他最终决定拼一把,无论结果如何,都要走完这一历程。为了考研,他重新拾回大一时的冲劲,早晨,他总是看着大学生活动中心上空的朝霞进入图书馆,晚上,他总是踏着学校林荫大道下的灯影返回宿舍。经过数月的努力,他终于通过了研究生考试,被武汉轻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专业录取。
他认为,在未来由于身体的原因,他可能继续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困难,但是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成长、磨炼。他绝对会以乐观向上的心态来应对今后人生的种种艰难困苦。
当问及他的座右铭时,谢雨霏回答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是的,在困境中,如果保持不屈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艰难困苦能转化为磨砺人心的砥石,风霜刀剑则可化作和风丽日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