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蒋,小乔:
从小到大,不知道写过多少次《给父母的一封信》,好像写来写去,除了谢来谢去,再没有其它内容。今天,我又有一次写信的机会,希望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我能写出一封崭新的信。
以前的信里总是轻松地说:“我爱你们!”“你们辛苦啦!”,因为我知道,你们不会看到那些寄不出去的信;而当我真正站在你们面前时,信里的那些勇敢表达出来的爱,却哽在了喉咙间。我觉得它们太过亲昵,以至于无法从口中清楚地说出来。但现在想想,你们不也依旧亲昵地呼唤着十八岁的我“姑娘”吗?简单的四个字,简短的一句话,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难以启齿……
其实,老蒋,我最想和你聊聊。因为你总是在外面,我们之间很少能面对面说话;因为你只有节日才回来,回来就会陪客人喝的醉醺醺。我很开心,你没有像电视剧里那种一喝酒就打骂妻儿的父亲一样埋怨生活,而是任由我和小乔批评你喝酒的罪过。今年疫情,你被困在家无法回北京上班,我则被困在网课里无法回归教室。接连几次的网上模拟考我连连下降,却给了我们一次详谈的机会……“你要是能戒酒戒烟,我就更加努力地朝一本奋斗!”这是我说的,或许,当时你觉得我是为了你们开心才学习的。那是晚饭时间,你听完我的话,小酌一口:“可以。”谈话结束。录取结果出来,我的话实现了,你的嘞?九月你赶回来和妈妈一起操办升学宴,又醉。“他虽然不跟你一样有学习、考试上的压力,但有养老育小的压力。烟酒,他戒不掉,因为那是他解压的方式。尽管他每次喝醉我都觉得烦,但我也只能让他少喝。”妈妈解答了我的问题。现在,未走入社会的我还不能彻底地理解那种,借酒消不了、借烟吸不散的压力,但,你的辛苦为家,能清晰地从半白的头发、僵硬的手掌、积满的皱纹中反映出来。你肯定也想离家近吧!想下班时,有我和妹妹满心欢喜地等待;想回家后,桌上摆着冒着热气的饭菜;想睡觉前,有妈妈的一句晚安……你用自己的苦累撑起一家的幸福。偶尔,你会吐槽一句:“怎么不累,我还不是想顿顿吃上饭!”可是,你比谁都清楚生活的重担。
记得董卿老师在《朗读者》里面说到:“记得,或不记得;说得,或说不得,父亲都在那里。那是我们一生下来就能看到的人,可是真正要读懂他,可能需要我们用掉一生的时间。”我也愿意花一生的时间,去彻底读懂你,不善言辞的朴素而坚强的老蒋。
小乔,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所以,你最了解我了。一说到这儿,你肯定谈我的老问题——爱哭。先说个对不起。因为在成人礼上,我郑重地向你宣誓以后不会轻易哭了,没想到九月份“土豆”丢了,我又没忍住。上个月我跨过了十八岁的鸿沟,正式加入成年人的行列,感谢你的祝福。我们认真谈话的时候还比较多。可能是因为我离开家没多久,在这里,我也没什么想要仔细谈谈的。不过,有份歉意我得说说。高二升高三,你为了方便我学习,在学校对面租了间房子陪读。因为天天见面,又恰巧入了高三,有些口舌是避免不了的,或许你早已把它们当作小事忘掉了。从记事起,周围的人都夸我听话,你应该也没想到我会因为一点点小事,浪费高三的时光,和你计较半天吧!我以为我不会有叛逆期,但它又确确实实出现了;我以为我的观念正确,但它们的确伤害了你。无法想象我当时是如何不以为错地将小事拿到台面上来和你争论。我很怀念那段日子,当然,并不是想念吵架,而是和你一起的温暖。
现在,我们相隔一百八十九点三公里,不能像以前一样见到你,但每周几次的视频电话连接起两地的心。我成年了,这并不意味着我想逃离你的目光,因为,生活中的小技能我需要从你那儿部分获取。不想做小孩子了,想学成人该有的样子,即使在你那里我永远只是孩子。小时候,不能深切体会到“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上了大学才明白自己也会成为“游子”。你应该很矛盾吧!既想把我留在身边,又想鼓励我去探索自己的世界。但,你还是选择了后者,选择把我推向远方成人成材。好在,只要我需要,你便随时拥我入怀。
龙应台先生的《目送》里面有这样一句写给她儿子:“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只留了个背影给你们,便向更广阔的前方走去。但,接下来的路,我仍需要你们的支持和鞭策。如果我走对了,请你们来个大大的赞;如果我走偏了,请及时唤我回归。
这封信可能还是像前面那几封一样,你们永远都不知道,可那又没关系,毕竟,是看我行动嘛!最后,还是要来点祝福的。既然你们回不了过去无忧无虑的时光,那就祝你们在现在的时光里平安喜乐,健康如初。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女儿
2020.11.7